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和湖北安能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襄阳市分两期新建218万千瓦燃气机组,一期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完工。
PM2.5标准纳入城市空气监控体系,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得到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利用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列在了允许类名录中。
除非在2012年看到页岩气等几大气源开发成果,才能说我国燃气发电进入大发展时代,这需要一个过程。除此之外,分布式具有投资更少、风险能够有效分散以及节能减排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还有国家政策支持。首先,常规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已由2000年的300亿立方米左右增至2011年的10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在13%左右。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分布式PK集中式燃气发电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对于两种模式的优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次,就是发电用天然气供应不稳定,在燃气紧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必然首先保证居民用气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用气。而在次日,面对环保压力尤其是PM2.5的进逼,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工表示,在未来3年至4年内,北京市将把现在存量发电厂和供热厂全部换成清洁的天然气发电厂,最大限度减少发电和供热煤耗。德国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和装机规模相挂钩的上网电价调整机制。
德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经验表明,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以实际所发节能环保电量作为激励政策的计量标准,简便易行,具有明确的激励作用。德国于2000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并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三次修订。此外,德国从2009年开始鼓励用户自发自用,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自用电量比例越大,补贴程度越高。随着鼓励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将迎来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管理、技术、政策和电网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其科学有序发展。
此项规定实际上是鼓励用户合理确定项目装机容量,或配置储能装置,尽量减少用户余电上网,延缓或降低配电网改造费用的投入,可以理解为将配电网改造投入补贴给积极自发自用的用户,体现了从全社会经济成本考虑的原则。若上一年度新增规模超出年度计划,则增加上网电价下调比例,反之则适当减少下调比例。
双价制就是指上下网电量按照各自价格独立结算,即上网电量按照确定的价格由电网企业统一收购,价格超出常规电源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分摊,而用户用电量则按照常规销售电价向电网企业支付电费。建议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局在能源领域标准管理方面的作用,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基础上,结合正在制定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标准,尽快制定和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并网国家标准。在当今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是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但可以降低项目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成本,有利于项目管理,而且更为直接地鼓励多发绿色电量,起到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确保全社会经济成本投入的有效性。
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中国电科院作为主要单位起草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将来仅对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约束力;从电网企业层面来看,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已经制订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一系列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但作为企业标准,约束力有限。德国明确规定自发自用仅限小于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其次,加快分布式电源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保障公共电网安全稳定。经验3: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政策,可引导科学有序发展德国根据光伏发电的安装地点、装机容量和技术类型,采用差异性、逐年递减的固定上网电价。
技术标准非常明确和严格,各项指标均有详细规定,譬如规定了孤岛保护、短路电流等方面的详细技术要求,针对不同装机容量的光伏系统提出了详细的调度方式规定,明确了详细的并网调试程序和内容。为此,德国将加强国内以及与邻国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通道建设,预计未来十年内将投资高达300亿欧元,用于加强德国西部和东部输电走廊以及德国和北欧水电的联网,凸显出大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支撑作用。
经验4:分布式电源的大发展仍需要大电网作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上网电量不断增加,配电网双向潮流日益增多,目前德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EEG通过自用电量补贴政策,鼓励用户合理确定装机容量或增加储能装置,减少上网电量,同时德国也在加大配电网投资改造,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借鉴德国的三量双价制
事实上,太阳能相关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建筑一体化程度偏低、推广乏力。事实上,最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太阳能产品强装令,例如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新建住宅必须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近下发的《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也做了单独的规定。联盟成立的关键目标是促进政府制定符合光伏发电的政策。这次国家出台的政策短期内对中国光伏市场的需求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离网系统的占比非常小,大约2%左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曾表示,目前全国有近1/3的光伏装机未上网,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仍未开工,众多项目所遭遇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无法及时拿到并网许可证。宋凌透露,绿色节能建筑的星级评价补贴细则正在酝酿之中,但是不能不分情况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安装太阳能产品一定要考察当地的日照条件、气候和建筑本身的设计构造。
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屋顶光伏电站规模为300万千瓦,到2020年则达2500万千瓦。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建成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无法向外输送更是一大难题。
这是国家今年首次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给出明确指导。根据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到2015年达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
目前风电、光伏均处于行业整合期;尤其是光伏行业,受到欧洲补贴下调、美国光伏双反影响,行业处于过度悲观状态。目前关于光伏发电讨论最大的话题,就是国家电网电力体制改革的迟缓让外界难以接受,特别是现有格局使改革缺乏动力。
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专家观点:分布式扩张或成国内光伏扩张主动力国内光伏市场大幅启动在即,业内专家指出,从风电产业发展至今所遭遇的瓶颈以及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所面临的现状来看,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加速扩容的主动力不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全面兴建上,而须依靠以屋顶电及离网独立发电系统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太阳能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比风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预示着太阳能并网难问题将更突出。国家的指导意见有望给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心注入一剂强心剂。
这种被专业人士称为分布式发电的模式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产业在迎来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必然会给相关制造商、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控制了近100%的国内输配电市场。而投资屋顶电站,则可以少于地面站一半以上的投入获得比其高出数倍的投资回报率,且回报周期不用以年来计算。
目前我国离网式或者自发自用式光伏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来进行市场推广。目前,国内风电场大规模窝电造就了弃风现象泛滥,而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身上再次重演。
而国内也将在2013年迎来峰值电价的平价,这将使得国内的自给式光伏系统需求出现爆发。金太阳示范效应乏力 呼唤分布式发电模式 今年5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确定的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1MW=1000kW),是去年600MW的2.85倍。好东西要做好,避免为做而做,要达到同步设计的标准,否则既造成资源浪费,又破坏了城市的边际景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在欧洲和美国采用分布式发电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政府可以让消费者与发电生产商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就可以和消费者签订长期合同。从经济特点上看,光伏发电系统的这两种应用基本不涉及到并网问题,节约了电网建设的投资与电能输运的费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这也是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
李俊峰表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同样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目前,大型光伏发电站项目要实现并网,首先要经过电网公司核准方可获批,否则就无法享受上网电价,这也严重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
但是长期来看,这次出台的国家政策体现了光伏产业转型期的特点,准确的指出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产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